• 瓜籃分析部門
  • Posts
  • 大勝香港的台灣暗藏隱憂!日本靠體系打出一個西田優大

大勝香港的台灣暗藏隱憂!日本靠體系打出一個西田優大

亞洲盃資格賽,台灣主場對上香港,陣容相對完整的狀態下有什麼隱憂? 日本主場對上蒙古,老將帶青年軍,又呈現怎麼樣不同的培育思維?

歡迎收看本期《瓜籃分析部門》

加入 400+ 專業球痴的行列一起每週收到籃球分析報告

本週重頭戲亞洲盃資格賽,台灣主場對上香港,是圖奇教練首場帶隊征戰的正式國際賽,陣容相對完整的狀態下有什麼隱憂?

另外日本主場對上蒙古,老將帶青年軍,又呈現怎麼樣不同的培育思維?

台灣尚勇

亞洲盃資格賽強碰世界棒球12強賽,是台灣球迷最幸福的一週,籃球這邊,第一天的賽事不意外拿下香港。

這已經是台灣連續兩年分組遇上香港,而在主力陣容的比較上面,香港這邊相差不大。

但去年亞運預賽對戰,我們台灣是派出「林庭謙-盧峻翔-劉錚-曾文鼎-Artino」的先發陣容,今年則是組訓順利,陳盈駿、胡瓏貿都在先發名單,Artino 也升級成 Gilbeck,形成球迷所說近年最完整的一次台灣男籃陣容。

杭州亞運預賽賽程緊湊,台灣男籃在 11 天之內打 7 場比賽,Artino 在對到香港的比賽又犯規麻煩只保守出戰不到 16 分鐘,當時在曾祥鈞力扛 22 分鐘攻下 10 分的情況之下,台灣 2023 年以 19 分的距離贏下香港。

但亞洲盃資格賽一個窗口僅僅只有 2 場比賽,各國對於陣容和使用上的想法就顯得各有盤算。

Gilbeck 在這場亞洲盃資格賽當中打了將近 34 分鐘,對比替補他的曾祥鈞只有 5 分鐘不到,就能感受到我們必須用香港場全力衝刺得失分的壓力,最後也如願贏了 30 分。

但同時比賽內容也顯露出一些問題,尤其 Gilbeck 和陳盈駿換下場休息的時候,一旦少了防守強度沒有轉換快攻,第二陣容速度一放慢進攻就卡死的窘境。

由於第二陣容的阿巴西、馬建豪都不是善於長時間持球的類型,若是高錦瑋、林秉聖等後場無法協助前鋒創造出手,戰術也都跑不出直接的得分機會,進攻就會非常辛苦。

逼得圖奇教練只好緊急再把 Gilbeck、陳盈駿、胡瓏貿換回場上,馬建豪搭配到第一陣容才迎來第二節結束前的連續三顆三分。

預計第二場對上紐西蘭,台灣會先放棄高錦瑋,改登錄游艾喆,後場也有再拉長林庭謙的上場時間,去填補陳盈駿下場後控球位置的調度空間。

而打到紐西蘭,我們第一陣容也沒有身材、體能和防守強度的明顯優勢,很難如同對陣香港單靠壓迫和籃板的轉換快攻取分,幾個觀察重點:

  1. 考驗半場進攻的團體作戰,怎麼創造鋒線的舒服出手

  2. 圖奇教練今年在台灣訓練的空間系統能否奏效

  3. 該如何應對 Gilbeck 犯規麻煩的內線調度

日本的餘裕,蒙古的崛起

上一個窗口期日本連拿兩勝,尤其是對戰中國那一勝給了日本很大的餘裕。

這次窗口期就由富樫勇樹、比江島慎帶著小朋友們迎戰蒙古和關島,第一場的歸化球員也測試了 Alex Kirk,整體陣容不只是跟夏天的奧運不同,比起二月上一個窗口期也降級了不少。

首戰對到蒙古,日本同樣由先發陣容在開局就率先拉開差距,有趣的是,也跟台灣一樣,富樫勇樹、比江島慎下場之後,日本的第二陣容剛開始是完全扛不住蒙古的反撲。

蒙古或許在團隊防守上面著墨不多,但進攻端的火力一年比一年更兇猛,後衛的直線切入速度飛快,空間站開之後,一旦切入吸引到協防外傳,外圍的三分準度也很恐怖,打得日本年輕球員無法招架。

但與台灣不同的是,日本的餘裕給了總教練 Tom Hovasse 很大的空間,不急著救場,一路放著第二陣容練兵,一直到把領先分數全部花光光,第一節雙方戰成平手。

比賽後續練著練著,逐漸把比數一步一步再度拉開的過程中,反倒是打出了這次重返日本國家隊的射手—西田優大。

相比同樣在首戰香港三分爆發的阿巴西、馬建豪,大多是靠個人能力去硬解場上的進攻問題,西田優大的出手更高比例是團隊體系一起製造出來的機會。

像是下面的影片,和上面有一個共通點:

👇訂閱電子報,免費繼續閱讀👇

Subscribe to keep reading

This content is free, but you must be subscribed to 瓜籃分析部門 to continue reading.

Already a subscriber?Sign In.No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