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男籃的習題!為什麼是補小白與 "WTF" 戰術

本屆奧運美國隊,經過短暫三天的練球後首次亮相,先發陣容問題很大,第二陣容卻很有意思,還有個戰術叫 WTF?

歡迎收看本期《瓜籃分析部門》電子報

與 300+ 名訂閱者一同分享我們的籃球所見所聞

本屆奧運美國隊,經過短暫三天的練球後首次亮相,明顯可以看出每位球員的狀態不一,還有一大段磨合的路要走。

先發陣容問題很大

首先先發是 Holiday-Curry-Booker-LBJ-Embid 一個比較矮小的陣容,但在外線上又不是特別突出,尤其 Joel Embid 的狀況奇糟無比,禁區內非常壅擠,導致先發組頻頻發生失誤,一開賽就讓加拿大先建立一些領先優勢。

防守端 Joel Embid 個人也在短短 12 分鐘的上場時間之內,就領了 5 次犯規,整場都很悶,還去找 Dwight Powell 尻了一拐洩憤。

另外我認為 Devin Booker 也很不適應跟 Stephen Curry 和 Lebron James 一起在場上,必須被擠壓持球比例,大量時間打無球的角色。

所以等 Kevin Durant 回來,這個先發位置應該會是 KD 的,怎麼跟一票球星共同在場上合作,Curry-KD-LBJ 是有經驗得多。

第二陣容很有意思

整場美國隊大致上就用 10 個人,大多是分時間五上五下,而第二組上來的陣容 Tyrese-AE-JT-AD-Bam 就很有意思。

Tyrese Haliburton 代打控球,Jayson Tatum 移回三號,搭配雙塔 Anthony Davis 和 Bam Adebayo,相對於矮小的先發組,這組的陣容平均身高拉到非常高。

對到加拿大時,這組高陣容的全換防守幾乎找不到破綻,擁有制空權也使得籃板保護十分穩固,雖然是雙塔陣容,但 AD-Bam 進攻端都在外圍有策應能力,幾乎可以說是靠這組把比賽給救回來。

AD-Bam 的雙塔陣容在打到對手是傳統雙塔配置的球隊時,反而可能會是主戰配置,如果 Joel Embid 持續低迷,也還有越練越粗的 Jayson Tatum 可以拉上四號位來輪替。

補強小白讓靈活性更高

賽前宣布了 Derrick White 將會補進 Kawhi Leonard 退訓後的空缺,這一步補強當然引發了不同的聲音,但也確實讓先發和第二陣容的調度靈活性可以更高。

比如說先發陣容內,無球 3D 組的位置可以把 Jrue Holiday 換成 Derrick White,補足一些先發的身材高度。

如此一來,第二陣容也能有 Jrue Holiday 當成專職的控球,遇到亂流的時候,有他可以梳理半場進攻,跟 Jayson Tatum 以及老隊友 Anthony Davis 的配合也會讓整體進攻的複雜度下降很多。

或是 Derrick White 打第二組控球也是另外一種合理的選擇,能夠代打控球後衛、以及熟悉無球打法,這兩點是他跟其他遞補選項最大的差異,否則整隻美國男籃的角色定位全部重疊,整合起來又會更加困難。

"What the Fuck" 戰術

美國隊在這場比賽當中,也有打出幾個總教練 Steve Kerr 會想看到的戰術配合,其中一個是名字叫 WTF (What the Fuck) 的邊線發球戰術。

可以看到上面影片 Steve Kerr 的嘴型和攤手的手勢,就是代表戰術 WTF 的代號。

Stephen Curry 下擋 Anthony Davis 出來三分線外接球之後,馬上再繞出來,幫發球的 Jrue Holiday 設立一個背擋掩護。

關鍵在 Anthony Davis 會把球轉移到另一側。

這邊美國隊做出了閱讀防守後的變化,由於加拿大 Dillon Brooks 太過積極跳出去不給 Lebron James 接球,Lebron James 就直接選擇溜一個後門,根本不需要把戰術跑完就可以得分。

其實這個戰術,原本是金州勇士的戰術,溜後門並不是最主要的機會,完整路線像是下面勇士這樣:

👇免費訂閱,繼續閱讀👇

Subscribe to keep reading

This content is free, but you must be subscribed to 瓜籃分析部門 to continue reading.

Already a subscriber?Sign In.Not now